• 会员登陆 | 会员注册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学子论文]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重庆卫视

    时间:2013-03-15 16:32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探究本科生论文质量下滑的原因,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学校的原因。部分高校投入少,资料室建设滞后、实验设备条件不足、信息检索手段落后,制约了学生实际调查研究,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二是指导教师的因素。空前的扩招使学生规模迅速扩大,而教师人数增加有限
      

    探究本科生论文质量下滑的原因,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学校的原因。部分高校投入少,资料室建设滞后、实验设备条件不足、信息检索手段落后,制约了学生实际调查研究,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二是指导教师的因素。空前的扩招使学生规模迅速扩大,而教师人数增加有限,造成高校教师教学负担重、压力大,指导论文力不从心。另外,部分指导教师的责任心不强,忙于自身升职、科研或赚钱,无暇关注学生的选题和精心指导,放任自流的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三是学生自身的原因。部分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清,认为找工作重摘 要
    重庆卫视的公共化改革一直备受争议,在重庆事件后,重庆卫视又一次改革,恢复商业广告。关于其“**红”的卫视定位,以及对于商业广告的限制的争论又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文章选取的文章来自**经济学派,对重庆卫视的改革从另外一个角度予以诠释,对重庆卫视的社会市场主义道路予以了肯定,同时,本文还汇集了其他不同的观点,从而对重庆卫视的改革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
    重庆卫视 **经济学派 公共电视 社会市场主义
    第1章 公共电视在**
    重庆卫视于2011年3月1日改版,改版后宣布取消每年3亿元的商业广告收入,而相对应的支持从**补贴中获得,从而使得重庆卫视成为“公益电视*”。
    公共电视是伴随电视的诞生而在西方国家首先出现的一种电视体制,也是西方**制度的一个体现。 由于历史文化的差异,以及**体制的不同,**广播电视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三级办电视的基本格局。
    **公共电视的发展起源于**与地方重新整合时诞生的一类频道公共频道。1988年元旦,行政力量直接介入广播电视,福建**厅直接接管的替代县级电视*的公共频道开播。但这里所谓的公共频道和西方新闻学中的公共电视是不同的。这里的公共频道是省市县三级电视播出机构的公用频道,而其最后发展成为了省级电视众多专业频道之外的又一个频道。 它的资金来源依然主要是广告收费。虽然公共电视并没有成为西方意义上的公共频道,但是却开启了我国广播电视公共性的关注。
    既然我们能够对卫视进行补贴,公共卫视能够有其存在的基础,那么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需不需要公共卫视?
    可以这样说,公共电视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其存在的必要,公共电视是一个社会公共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公共卫视的出现更有着其必要性。
    文章认为,随着媒介的市场化,卫视之间的高度同质化,无序化以及低俗的竞争成为了目前我国媒介市场发展的症结,受到广泛的批评。重庆卫视在2007年举办了选秀节目“第一次心动”,其恶俗的表现受到了来自社会的批评,最终被****叫停。
    其实自从1988年来福建卫视公共频道开播以来,十多年来全国各省市都涉足到公共电视中,但这些公共电视只是徒有其名,定位模糊,基本上忽视了公共电视的精神,比如广东卫视把公共频道定位在生活服务,北京卫视把公共频道定位在旅游交通,安徽卫视在公共频道推出大量戏曲节目等等。这些频道的设置基本上忽视了公共精神,帕特南提出过关于公共精神的内涵,所谓公共精神是孕育于公民社会中的位于最深的基本道德和**价值层面的以公民和社会依归的价值取向,它包含**、平等、自由、秩序、公共利益和负责仍等一系列最基本的价值命题。 而现在我国所谓的公共电视和综合频道差别不大,并且还存在一种泛娱乐化的倾向,各*播出最多的还是娱乐类节目,特别是影视剧类节目。
    在这样的背景下,重庆卫视的改革似乎具有其一定的合法性。文章认为这种看似特立独行的方式从另一个角度开启了**公共卫视的一种可能。以一种批判性的讨论来看待当下**媒介市场化的发展之路。
    那么到底市场化是不是公共电视的天敌,奥运冠军毕业论文PK 林丹陈一冰,是不是市场化就违背了公共电视的性质?不可否认的是单一市场化的后果可能引起节目内容的低俗,泛娱乐化,但纯粹**补偿可能使得电视*为*政宣传的机器,特别是在我国这样的**环境中,长久以来实行的是单一的社会主义国有电视体制,广播电视所有权完全归国家**所有,是**和**的宣传工具。因此,在我国,没有像其他国家一样的收视费或者执照费,采用单一的经济支持都可能导致电视“公共性”的缺失。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重庆卫视资金来源除了**补偿还有另外一部分来自**集团内部的支持,采用一种市场社会主义的方式来运行公共电视的作法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补偿和市场化相互补充,有其借鉴意义。
    第2章 公共电视还是公益电视?
    关于重庆卫视改革的一个争议点就是在两会期间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就重庆卫视改革的一番讲话,他认为,从国际惯例的角度看,“公益电视”都有不播广告的先例,他所提到的例子是日本广播协会,英国广播公司,以及美国公共电视网,这里,黄市长回避了“公共电视”的说法,而用到的是公益电视。
    引用文章中认为,作为公益电视的重庆卫视和公共卫视本质上是一样的,市长所列举的世界上的电视*都是公共电视*,因此重庆卫视作为公益电视*只是名称上的转变而已。
    那么公共电视是不是能够等同于公益电视?公益电视不能够等同于公共电视,“公益是给予,公共是共享。” 这两者的内涵有着差别,而不能够简单的等同。在西方公共电视发展相对成熟的西方,对于公共电视的内涵给出了“五项攸关的概念”,认为所谓的公共电视应该符合以下五个特征。
    “1.对公众负担责任,这一责任即非源于市场压力也非透过行政组织来达成,2.公共财务,不同于私有商业电视,其商业利润或收入均将用于电视节目或服务制目的。3.节目内容的管制:平衡、公正、及禁止**、暴力节目与某些广告播出。4.普及服务,讲观众视为公民而非消费者。5.管制进入,限制频道的竞争数量,国家没有垄断**媒介,但会*预其欲达成之合法文化与社会目标。”
    从上述的内涵特征来看,抛开****制度对于公共电视的在环境上不可改变的限制,重庆卫视在*作层面比如对节目内容的管制以及公共的财务支持上等符合公共电视的特征,但在公共电视最核心的公共责任上来说,重庆卫视通过行政组织来表达对公众的责任,并且内容主题上的“红色文化”,以及鲜明的宣传色彩,一些普及服务比如高质量的纪录片以及新闻类节目的缺失等等,使得重庆卫视要成为公共电视还有些距离。
    第3章 公共电视和**资助
    其次从卫视的资金来源上来说,文章对**拨款在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卫视普遍存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
    有的学者认为,像BBC,NHK等公共电视主要是*收视费运营,而不是财政拨款,重庆卫视禁止播放一切商业广告而***财政运营,是回归计划时代的体现,其新闻无法保证**。
    该文章认为在我国这样的**经济环境中,即便是排除了**制度的*扰,在**采用BBC方式收取执照费用是不现实的,因为如今的**人对于强制收费的电视消费能力比较低,在这个意义上,重庆卫视不可能成为BBC。但不能够成为BBC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够拥有公共卫视。
    国外的公共卫视的建立是其资本主义经济以及相应的**制度的产物,那么公共电视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形态?特别是在**这样一个**力量对媒体有着绝对控制的环境下,公共性应该怎样体现?
    文章认为**补贴并不是公共卫视所不能涉及的。很多国家的公共电视都选择**的支持。比如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等国家。澳大利亚广播电视公司即ABC,主要以**经费为主。在2006年,**投入了8.27亿元澳币在公共电视中。同时,加拿大的公共广播公司即CBC,很早以前就取消了执照费的收入,转而依*国会的拨款。美国公共广播公司即PBS,同样受到国会的拨款支持,以及州**的财政补助。英国公共广播公司BBC被看做是“世界广播电*”,同样也***拨款资助。在华人地区,**公共电视一年受到的**捐赠为12亿新**。
    通过这些例子,该文章认为**补贴公共电视的作法,并不意味着取消了卫视的**性,相反,这些资助使得公共电视在一个媒介市场化的环境中能够迅速获得生存所必须的物质条件。
    但是反观世界上其他公共卫视可以发现,所谓公共电视是不已盈利为目的,目标是服务公众。通过公共电视这个平*来使得公众能够获得有关公共问题的全面信息和反馈,并且能够提供不同的观点,并且兼顾多元文化遗迹少数族群。“**红”能否代表**公共问题的关键还有待商讨。
    同时公共电视另外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其**性比较强,虽然有些公共卫视接受**的补助,但是在其治理管理上,公共电视作为一个**的个体与**和商业能够保持距离。在**媒体环境下,任何媒体都接受****的管理,大大消弱其**性。因此,在接受外部资助的同时如何保持其**性成为了公共电视的关键。
    第4章.市场社会主义之路
    由于**体制的不同,今天的**似乎没有可能来复制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公共卫视的制度。那么在我国这种既定的**制度下**该如何发展自己的公共卫视?
    文章这样评价当今**的传媒市场,高度同质化,无序化,和低俗化的恶性竞争导致自相残杀的局面。这种状况使得**电视有必要进行一次改革,而重庆卫视正是对这种局面的一个挽救,开启了另外一种的可能性。
    冯建三教授提出一个“市场社会主义”的概念。市场社会主义是一套倡导和探索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道路与模式的思想理论。市场社会主义符合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因此重庆卫视改革作为一项社会经济的实验,其实就是实践了市场社会主义。
    黄宗智教授认为,市场这一第三只手通过把国企的钱投入到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中,使得重庆市**的财政因此能够减少在基础设施上的投入,而更多地把钱用到社会保障、教育卫生事业、公共服务上,这正是重庆改革体现社会主义性质的关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重庆卫视的改革也可以视作为重庆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重庆卫视的改革是一种非市场化的逻辑并不意味着全面否定**的市场经济,相反的是重庆卫视所走的路是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社会主义道路。
    当然对此也有人提出了批评的意见,喻国明教授就认为,在市场经济和广告业发展的过程中,因为广告的某些问题而彻底否定广告,从而抛弃市场经济的逻辑,喻国明教授甚至指出,对于广告的取消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和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是背道而驰的。
    文章认为,重庆卫视虽然无法等同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模式,但是它是一种高度化的市场经济模式。黄宗智教授认为,应该借助**所有资源的收益和增值作为“市场社会主义”的核心,而重庆卫视正好是对市场社会主义的一种尝试,并且重庆卫视只是作为一个频道的公共化尝试,其他的11个重庆广播集团依旧走的是市场化的道路。
    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对重庆卫视有过这样的解释:重庆卫视的改革也可以看做事一种资产运作的改革,对于重庆卫视3亿元的投入中,其中有1.5亿元来自**集团内部的自我平衡。
    除了**的补贴,来自内部的其他补贴从而使得重庆卫视的公共性得以保存,这样的作法其实在世界其他地区已经有了实践。**的公共电视其实就是市场社会主义的具体体现。
    那么补贴如何才能体现电视的“公共性”?如何让**的**传媒资源更多地位**服务而不是为资本服务成为了电视是否具有“公共性”的标准。因此就这个意义上来看,控制广告,避免商业资本对于电视的渗透就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电视的“公共性”。而重庆卫视正是通过对广告的禁止来达到其“公共性”的目标。
    没有广告是公共电视“公共性”的保障,但是否杜绝了广告是否就能够成为公共卫视,有了广告就不能够成为公共卫视?事实上在当下,在传媒充分市场化的今天,以公共服务为宗旨的媒体也开始有了多种经营,商业广告对于公共电视来说不再是禁忌。比如BBC在越来越严峻的市场挑战面前,不再拒绝所有的商业服务。英国**也建议BBC在未来的财源模式应该是一种混合模式,即以电视执照费、广告费、收订费等费用为未来的资金来源。当然,从这一点来说,重庆卫视的**补贴以及**内部资助的混合模式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第5章 **红是能否代表公共文化?
    既然有了财政补贴的先例,那么说明财政补贴本身不是问题所在,而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运用这些财政补贴以及**内部的资产运作。也就是涉及到了最根本的部分,即一个电视*其内容生产的模式。
    重庆卫视所引发的另外一个争议就是其“红色文化”的定位。文章认为,重庆卫视所主打的“红色文化”并不是起源于重庆卫视。唱红歌作为一种群众运动在重庆卫视改版之前就广泛的在**各地兴起了。成为公共卫视的关键在于如何发掘和实现媒体的**诉求。
    文章认为,重庆卫视是对这样一个社会现象的展现。在这个意义上把重庆卫视等同于红色文化,甚至职责它回到了“** ,是没有看到这种文化背后的社会现实,没有看到其背后的社会基础。
    莫斯可教授曾经对于公共媒介有过这样的论述,他说公共媒介之所以是公共媒介是应为它能够相对自由存在于市场的考虑之外,能够坚持**胜于商品化。重庆卫视对商业广告的拒绝意味着对商业力量的拒绝,并以此来保证其“公共性”,而拒绝商业力量的介入可能使得更多的**力量被牵涉到,在**这种环境下,资本让位于权力,因此“**红”的定位也就成为了**宣传的机器。
    同时,文章认为,**的公共卫视应该把它看做是一种“社会过程”来看待,并且公共电视体制本身对于“公共性”的实现也有着种种障碍,因此公共性的实现需要的是一个持久的动态过程,重庆卫视迈出的这样重要的一步更显得尤为重要。
    重庆卫视这种通过对自身的特殊定位来试图打开**公共电视的大门,这种差异化的定位无可厚非。但是,本应该内容更加丰富的公共文化在“**红”的定位下,显得单调乏一,收视率下降也就成为必然。纵观其节目清单,唱红歌,讲红事,说红人等占据了半边江山。如此来看,重庆卫视最终脱离了市场化而转变成为更纯粹的*政宣传媒体,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特色足而内容弱。
    同时从受众定位角度来看,“**红”文化在老一辈人群中有着比较广泛的受众基础,从节目的收视率看以看出,重庆卫视经过**红的定位后,其收视率一直不断下降。2009年,重庆卫视收视率在全国省级卫视中排名第九[学子论文]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重庆卫视。2010年,重庆卫视的广告收入仅为3亿元,收视率在省级卫视中排名第15位,但在2011年新年改版后收视率已经下降到全国第36 名,省级卫视第23名。可以说“**红”使得受众在一定程度上“窄化”,虽然公共电视要关注少数族群,但是这种窄化后的受众定位使得重庆卫视作为一个公共电视丢掉了更广大的受众群。
    结论
    公共电视这个名称在**其实长久以来一直都存在着,但这些公共电视只是徒有其名,定位模糊,基本上忽视了公共电视的精神,由此看来,重庆卫视公益化之路给**公共电视开拓了一条道路,这条市场社会主义之路在**当下传媒环境中的确有其特殊意义,**补贴以及市场的支持使得公共卫视在**成为可能,但是对于其“**红”的节目定位,红色文化是否能够代表公共文化,以及对广告的彻底杜绝,收视率的直线下降等等现实性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商榷。(作者系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硕士班学生)
    参考文献
    1.Lu Xinyu ,Government Subsidies, Market Socialism, and the“Public”Character of Chinese Television: The Tran**ormation of Chongqing Satellite TV.Modern China[J].2011(37): 来源**网-传媒频道)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违法言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