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宏观经济政策与波动的微观企业行为研究是当前国内外经济学、管理学中开展得比较薄弱的领域。宏观经济政策是微观企业行为的大背景,而微观企业行为是宏观经济政策达成目标的途径和渠道,两者相结合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
公共管理研究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
金融危机爆发后,**决定帮助困难企业以刺激经济增长,但怎样使用公款就成为了一个饱受争议的话题。公众会产生各种疑问,比如:为什么要救助这些始作俑者?具体是怎么做的?等等。事实上,这不仅是**在经济活动中应扮演何种角色的问题,更是有关公共政策的效率和公平性的问题。我们认为,公众的信任危机主要源于以往的公共政策不合理、*派对峙以及经济复苏的缓慢。这次会议选择以“信任重建”为主题就是旨在帮助公共行政和公共政策的改进与完善。
《**社会科学报》:迄今为止,中美公共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已成功举办了六届,根据每年的主题设置变化以及与会情况,您观察到了哪些重要发展趋势?
除了主题设置的变化以外,每年的与会情况也有所不同。不仅参会人员越来越多,对参会论文的筛选也更精心,更加注重质量。同时,我们非常提倡分论坛学者之间的积极讨论与良性互动。另外我要强调一点,从公共管理学的角度来看,研讨会举办的成功与否也体现出了主办方的学术水准。本届研讨会是在****大学举行的,仅就会议的筹办和进展情况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在公共管理领域的进步。我们认为,财务管理论文题目,
刘国材:导致全球金融危机的因素有很多经济学论文提纲,包括道德危机、企业治理的弱点、**性风险、**政策的失败等。从公共管理学的角度来看,**政策的失败同****的不力特别是金融**体系的失灵有很大关系。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之后,美国逐步建立起了金融**体系,但自80年代起,美国企业开始抱怨这种**对参与全球竞争的束缚,读研收费,更利于激励优秀,进而通过各种利益团体与*派对金融**措施“松绑”。美国企业提出:与其让**出面管理,不如采取行业自我管理。其结果大家现在都看到了,说到底,这是一个政策伦理问题。
刘国材:起初,研讨会的主题设置比较具有普遍性,比如第一届为“公共管理与治道变革”,第二届为“变革世界中的公共管理:挑战与机遇”。从第三届开始,研讨会的主题便逐渐向专业性转变,更多地关注诸如服务型**、提升**绩效、金融危机与**作用等,而最近这届研讨会(即第六届)则是强调信任。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学会的风格与发展道路:针对重大事件、重要问题以及政策问题组织学者进行专门研讨,进而为问题的解决提供相关信息与知识。
《**社会科学报》:本届研讨会的主题是“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信任重建”,能谈一下为何选择这个题目吗?在您看来,应该如何重建信任?
开幕式上,《经济研究》编辑部常务副主编郑红亮教授、南京大学商学院常务副院长范从来教授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陆正飞教授先后致辞。郑红亮教授在致辞中认为将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相联系是非常有意义的学术探索,有利于克服宏观经济研究缺乏微观基础,企业行为研究缺乏宏观层面指引的局面。同时郑红亮指出要研究好这一主题,需要研究微观的学者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比较深入的理解。他认为从这次会议的稿件来看,很多文章已经把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主体行为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希望学术界以后能有更多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范从来教授认为经济与管理是一脉相承的,但是实践和学术研究上两者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背离,因为学科之间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宏观经济政策和微观主体行为之间找到交叉点,并关注宏观经济变量背后的企业微观行为具有非常高的实践意义与学术价值。陆正飞教授在发言中认为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与进步,会计界研究的话题不再完全是会计,这反映了会计学界研究领域的扩展和研究水平的提升。他希望通过这一良好的学术交流平*,提供给大家跨学科的研究机会,立足于会计、公司财务、以及其他管理学科,共同推动会计和财务研究的高质量发展。